能工巧匠铸精品

沈信公司京沈客运专线信号设备现场施工纪实

发布时间:2017-08-31 作者: 来源: 字号:

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一条崭新的钢铁运输线,正在辽西区域绵延伸展,它将引领钢铁巨龙在此腾飞,这就是京沈客运专线。

京沈高铁,又称京沈客运专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主骨架京哈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线路横跨华北地区北部和东北地区西部,由首都北京引出,向东北方延伸依次经由河北省的承德市、辽宁省的阜新市、朝阳市、锦州市黑山县,到达辽宁省省会沈阳市。线路运营长度709.099km,(辽宁段全长406.8公里)。这条将北京和东北最大城市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的铁轨建成后,北京至沈阳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2.5小时左右。无数目光都期盼它的通车,对于满足沿线城际客流运输需求、促进沿线城市化进程步伐、实现“同城化”效应的区域发展举足轻重,对加快沿途各站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中国高铁新成员之一,京沈客运专线代表着当前中国高铁技术的最前沿技术。据说,京沈高铁承担更高速度技术标准研究综合试验,其最高试验速度将超过京沪高铁创出的486.1公里的时速纪录,打破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纪录,这也是京沈客运专线成为万众瞩目的原因之一。围绕“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要求,京沈指挥部提出了打造“精品化、示范化、智能化、廉洁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弘扬“工匠精神”,确立“京沈标准”,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京沈客运专线已开工的辽宁段大部分室内信号设备生产和现场服务工作,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联锁、列控中心、轨道电路、CTC调度集中、集中监测及继电器6大产品,其中负责安装、调试工作的包括了14个站计算机联锁、35个站列控中心及35个站轨道电路产品。

舍小家,加班加点保供货;精雕琢,一丝不苟保质量

在冷暖交替的三月,温和的阳光,轻抚过脸颊的风,没有了寒冷。在沈信公司电子中心的车间里,呈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他们夜以继日为京沈客专的顺利发货忙碌着,就是为了把及时供货、确保质量,作为对现场同事最坚强的后盾。14个站计算机联锁、35个站列控中心及35个站轨道电路产品,听起来是几个不起眼的数字,而背后需要承担的是将近200台机柜组装、测试和无法计数的电缆配线。电子中心的员工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就卯足了劲儿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那些日子里,每个人的眼里只有一种颜色-灰色,那是机柜和电缆的颜色,在那些日子里,每个人都舍弃了小家,一心一意为大家。京沈客专项目对配线、走线工艺的精雕细琢,简直可以用“养眼”来形容。每一个机柜盖板下所呈现的走线都是整齐划一、方向一致;每一个柜门里的配线都呈现一个标准,甚至每一根走线的转弯角度都是那么的完美。他们把每一个机柜的走线都当成一件工艺品,仔细推敲,反复思考,只为打造出属于我们铁路人的精品。他们的家中也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中也有体弱多病的老师傅,但是,他们仍然没有片刻的休息,所有的员工都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京沈客专的生产供货任务。

图为沈信电子中心员工为保工期加紧配线

战黑山,首役告捷英雄地;转北票,攻坚克难党旗红

从沈阳站往西,客运专线的第一个主要站点就是黑山北站。黑山,一个不大出名的地方,但是,因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为此地平添了几份神秘色彩。黑山阻击战是中国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期间,发生在辽西黑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战斗,有人曾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与塔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然而,还是这块英雄的大地,又一支骁勇善战的团队,在这里摆开了战场。

图为沈信技术人员在现场

随着铁路行业对现场施工工艺要求日趋严格,京沈客专项目指挥部也在高铁建设中首次提出要在工程现场为所有的供应商提供展示其产品和技术的平台,同时将各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纳入考核,作为后续工程中标的重要依据。设备安装、调试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系统工程部部长杨建军和工艺部部长李耀嫚亲自督站,为确保京沈客专公司产品的工程质量,统一全线设备布线施工标准。项目经理谢策,统筹安排工程进度、协调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合作与衔接,并力所能及地安排员工的生活。使该标段工程设备安装调试进展顺利,较好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工程部高级工程师(专责)任裕根据黑山北站,结合高铁定标要求,精心编制了“京沈客专现场施工通用工艺要求”。以达到质量最高、工艺最优、工期最短、效率最佳的目标。

北票东站是工程部的又一重点攻关站。北票古称“川州”,从深度挖掘北票这座历史名城的“化石文化”来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它位于朝阳市的东北部,属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积温高。7月平均气温24.7℃,最高气温达40.7℃。常年干旱少雨。北票东站信号楼比高铁车站早些建成,计算机联锁、轨道电路均由沈信公司负责安装、调试开通。与其同期施工的北京工程局天津工程公司,提出了“国展选手把脉京沈客专,信号工程出精品势在必得”的响亮口号,用横幅装饰悬挂在信号楼中机械室墙上,这更增加沈信京沈项目部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在机柜的布线、线把的固定、标识的粘贴都一丝不苟,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有时,中继站空间狭小,施工时得趴在地上接线,辛苦程度可见一斑。在施工进行的最关键时期,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吕树远,在七一前夕专程从沈阳赶到北票东站施工现场,带来了公司领导和技术中心党支部对现场所有参战人员的关怀和问候。

图为沈信技术人员在现场

京沈客专项目部由10名同志组成,包括临时借调的几名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工作,其中党员5名。为了提震士气,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他们专门制做了一面印有“党员先锋队”字样的党旗,激励党员同志及项目部的其他施工人员,施工现场在哪,党旗就立在哪!在北票东站施工的关键,困扰施工进展的项目(设备)出现问题,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党小组长任裕,临时召开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攻关会议,他说:施工工艺只能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适应业主的需求。现场技术人员在高温工作中不断汲取产品布线的经验教训,大家要深入研究业主对施工质量提出的高标准,才能不断提升现场的施工工艺,提高公司的形象。其他几名同事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对提高工程质量的真知和良策。

苦与乐、率性极简战酷暑;为客专、不忘初心守承诺

工程初期,现场条件非常恶劣,特别是中继站,一般都地处比较偏僻铁路桥沿线、空旷的农村大地。现场车站和中继站窗户都已封死,室内均未引入正式用电,没有空调设备,现场温度极高,白天最高气温已达到40℃以上。就是在这极端的气候条件下他们仍然坚持工作。为了解决人员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谢策想从所居住的宾馆借台电风扇,可是,天气炎热,谁都需要吹吹风啊,他就软磨硬泡,就借半天。(因施工设备尚未全部安装完毕,通电时间也是限定的)别小看这台电风扇,在密不透风的小中继站站房,那徐徐的微风,还是给闷热的环境带来了丝丝凉意。

图为沈信技术人员在现场

由于第13号中继站离北票市较远,来回往返一趟,开车也得近二个小时,施工期本来就很紧张,因此,由几名同志进到市里去买点便捷的午饭,回到现场再一起吃。有一天,中午去饭店买饺子,由于饭店人员疏忽,竟然忘记带筷子了,回到现场打开饭盒,没有筷子。大伙也顾不得这些,纷纷你抓二个、我抓二个地吃起来,有的同事还风趣地说,新疆有个手抓饭;咱们就来个手抓饺子呗!?

施工地处偏远地区,施工前基本都是农村的农田,离村子很远,所以,没有公共侧所,要想“方便”一下就是难题。尤其是女员工更是“不方便”。施工人员宁肯少喝水,这在北票如此干燥炎热的气候情况下,浅蓝色的工作服是干了湿、湿了又干,流了很多的汗水,还不能补充太多的水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这些为沈信公司的荣誉而战的工程技术人员,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

正是沈信公司系统工程部的能工巧匠,在京沈客运专线信号设备安装调试中大显身手,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铁路信号事业中施展才华,他们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对企业的忠诚,诠释着铁路通信信号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的内含,为我国的轨道交通现代化服务,为促进通信、信号事业的发展,彰显铁路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步,展望京沈客运专线的信号楼和中继站,就像沈信人忠于使命一样,与大动脉一起跳动,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用各站机柜整齐划一、设备通达流畅、保障安全高效的精品力作,矗立起铁路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丰碑。(李国滨 报道/ 唐宝忠 摄影

浏览次数:70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