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最远的人

发布时间:2020-02-20 作者:王斯琦 来源: 字号:

2020年的春节,寒风凛冽,但病毒肆虐。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欢聚,放下家庭,坚守在疫情的第一线上。

新型冠状病毒让人避之不及,但在沈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距离新型冠状病毒最近,但又是离“家”最远的人,他们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检验室的医生们,这12名医生平日里365天全年无节假日,倒班24小时为急诊患者进行各类检验。病毒来势汹汹,院里领导将疑似患者及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检测任务交给了这十二个人,很荣幸我的爱人是这支队伍其中一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连续四年专科排名全国第一,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检验中心。以前总是觉得这些仅仅是一种荣誉,但在疫情早期没有检测试剂盒,只能通过血常规、CRP等检测结果以及肺部CT结果、有无疫区接触史等作为诊断依据,这时科室先进的仪器和医生们精湛的检验技术在这一刻至关重要。

正值春节之际,全市门诊关闭,部分医院急诊关闭,但医大一院(简称)急诊24小时开诊,这也意味着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要为其他普通急症患者做检验。医大一院作为省脑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对于病患来说哪一个标本都不能等,生命都是从每一分每一秒中抢出来的。所以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减少防护用品的浪费,他们在防护装备中既要

全神贯注3小时小心处理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标本,又要完成几百份常规样本的检验工作,常常连续6-8小时,站立工作,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得忍着。特殊时期在比平日更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下,给医生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巨大的考验,我的爱人和年轻的男同事们自愿代替其他年长和女同事们进入实验室,替他们承担多一份风险,多一份压力。

爱人说,人生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是需要两个人帮忙的,还没等穿完已经一身是汗,穿戴完毕后,独自一人进入实验室。之后才告诉我,第一次拿着阳性标本时,有几秒真的感到害怕。在标本血液完全暴露在空气和自己面前时,从未感觉到实验室里的众多机器是那么的可爱,因为机器的轰鸣声提醒着自己除了这身防护工具一切还得是老样子,要为每名患者出具最准确的检验结果。

因抗疫在一线怕把病毒带给家人,每天危险工作结束后就得“躲起来”,将家变成了“隔离房”与我们分开生活。从初一至今没见过你,我只能通过手机视频告诉你家里一切都好,让你放心。我无法告诉你,你3岁的宝宝在半夜2:30默默哭泣,问我爸爸什么时候能回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明明站在电梯口,但我却只能站在家门口与你说话,你怕让孩子看见,默默放下老人与孩子爱吃的东西转身离去。而你照片中,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在脸上、手上一道道深深的红色勒痕更是勋章的印记。

作为奋战在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家属,我们只能给你们最深刻的理解和最有力的支持。你说,我们中国医生,不需要歌颂、光环、煽情,我们最

需要的是患者及家属们的理解。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是对这些离“家”最远的人们最好的注释。面对疫情,我们心若向阳,何惧风雨;我们万众一心,何惧坎坷。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待那时,春暖花开,我们合家团聚。 

浏览次数:97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