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声不响,不疾不徐。混在人群中,他绝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来到工程部的四年里,他一直和其他人一样,日复一日奔波于一个个车站的现场。没有光芒,如同躲在夜空里无人可见的一颗小星星。其实,他的光芒,永远在他的内心中。也许弱小,但执着而坚定。去年,在京沈客专,郭晓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现场开通人员。然而在精品工程的这样一个平台上,几个月的历练下来,他就跨越了配线工艺的障碍,对现场产品的布线有了更深的理解。而这种层次上的理解,让他在面对未知产品的安装布线时,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信手捻来。今年春节过后,郭晓东一直在怀邵衡现场,进行TYJL-ADX联锁的现场安装工作。因为一张现场布线的照片,5月下旬,我来到了怀邵衡铁路的施工现场。这张照片的布线,虽然它看起来无可挑剔,但透过它实现的过程,我否定了它的实现方法。同时我也很是怀疑TYJL-ADX联锁的现场布线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经偏离了京沈标准。京沈客专,因为时间与精力上的投入不是一般线路所能比拟的。所以在主体工程结束后,我不太相信能有人坚持按照京沈标准做下去。5月份的南方已经是挥汗如雨。而新建的信号楼都是密闭的,人不干活都极易中暑。没有一份坚持与耐心,谁能真正的愿意付出几倍的精力耗在现场这样的环境里?长塘线路所,当我打开机柜前面的竖线槽时,看到那两系网线,整整齐齐的摆在槽里。两束网线的扎带平齐,没有一丝错缝。每束四根网线呈方形,没有一根错乱。就在那一瞬间,似乎是一股热浪扑进我的心里,然后翻涌、激荡着我的眼眶。这种由质疑而转变成为一个惊喜的冲击,让我瞬间就被征服了。因为这一处是隐藏在槽里面的,完全可以不必这么精细的去做。为了快,这些网线其实可以捆成一束。而现在,依然保证了双系网线分成两束捆扎。为了快,这两束网线的扎带其实保持不了这么平齐也是无可厚非的。而现在,两系扎带不仅平齐,间距也保持了一致,扎带扣也都细心的调整到了同一位置。感觉像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只有干过的人才知道,要保证这样几点要求,就需要比常规做法,多出几倍的精力去慢慢调整。扎上,剪掉,串动位置,再扎上。整体看上去,不协调的,再剪,再扎。那样一种磨炼,对内心是一种煎熬。如果内心没有一份沉稳,没有一份执着,这是谁也不可能做到,在这样几处简单的地方还能让人感觉到这么惊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郭晓东每天6点多起来赶往现场。因为车站大多在偏远地段,要坐一个多小时车程才能到达现场。带着午饭和水,中午对付一下。晚上8点钟才能回到住地。如果起的太晚,就无法保证在两天的时间内完成这个站的前期主体部分的安装工作。这样时间也都耗费在了路上。有更快的方法干么?有,虽然怀邵衡铁路现场要求和京沈客专一样,但以他的熟练程度,达到要求,一天也可以完成。但他没有选择。当他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后,根本就不会那样做了。因为他要做的,不是仅仅满足客户所要求的标准,而是他自己要将这一切做到最优。所以,他还在细节方面向我提了三个小建议。的确,很小。但其实整个方法又有多复杂?虽然三个小小的改动,其实已经是个进步了。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得到他在工作上的严谨、细致,以及在产品配线工艺上的思考。也看得出,他在这个工作上已经做到很自然的心领神会了。这才是真正的踏入配线工艺的门槛。这时候的规定与方法,不过是告诉他一个布线的路径而已。方法中所蕴含的意义早已融在他的脑中,出手便会达到最优。现场开通工作,不仅考验着员工自身的体力,与人沟通交流、处理问题的能力。核心始终还是以产品为本。你可以如演戏一般在舞台上八面玲珑的面对问题,酒桌上推杯换盏来拉近关系。但当看到你的作品,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却是自有定论的。简单的连接谁都会做,入手也快。然而越简单的东西,想做好,就越难。因为,它没有任何值得你去让它灿烂的角度。但却是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用心。因为,当一切的简简单单变成井井有条、整整齐齐时,平凡是可以变得赏心悦目的。这样的难度,会有。但我觉得,难的是,那份坚持。更难的是,在没有任何监督、关注的情况下,一直坚持,毫不糊弄。我曾经怀疑他是在作秀。但几个站干下来,我才明白,我是在污辱他的那份执着。因为我明白,他要雕琢的,是他自己内心对工作的一份尊严。这是我在怀邵衡,郭晓东给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