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扬帆远航——甘青客专行记

发布时间:2015-01-05 作者:任裕 来源: 字号:

我从来没有想过今生还能再回到甘肃。当我又穿行在那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中,就像见到相隔多年的老友一般,不止亲切与激动,还有一种倾诉离别之情的渴望。一眨眼间,九年已过,戈壁景色虽然依旧,但新建的甘青客专穿越而过,给它苍凉的外衣系上了一条锦带,实则为沧桑巨变。

约定    似乎宁静的清水小镇

9月1日,甘青客专兰州局段联调开始后,项目经理李恒太带领着工程部的六个人,就像救火的消防兵一样,及时的出现在各个站点,处理发生的各类问题。站在宾馆门外,我和部长杨建军都很犹豫,现在正是上午十点钟,经过一夜劳累的李恒太应该正熟睡着,该不该进去?

而一条微信就仿似知道我们在门外一样如约而至:“你们该到了吧?”好一个精细的人!我和部长会心一笑,便走上楼去。房门早开了,李恒太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虽然微信上聊了很多次,但我却是第一次见到他本人。

我细细的打量着他,这个在甘青客专待了半年多不能回的人;这个指挥安排了37站列控、14站联锁安装调试的人;这个在现场施工中所有人都将故障原因指向我公司继电器,仍坚持已见查找线路,最终确认配线设计错误的人;这个在玉门发生鼠疫许进不许出的隔离期,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依然每日带着干粮在隔离区混进混出进行工作的人,就那样稳稳的、静静的站在门口。黝黑的脸,一夜未眠但却似不见倦容。布满血丝的眼睛虽然让我看出他经常熬夜,但那种眼神,依然在凝重之中透着灵动。看到我们来了,眼神里的光芒立刻闪现出来,似乎又是一副随时准备出发去战斗的劲头。

的确,从年初他到甘青客专后,工程的重要性,工作的紧张繁重,时时刻刻都让他必须绷着一股向前、向上的劲。熟悉现场、了解情况、分派任务、沟通协调,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他来处理。虽然他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工程,虽然心里是沉甸甸的,然而科班出身的他,且已经历过四年的现场锻炼,在这些问题面前,他的信心还是有的。但付出的辛苦与所耗的心血是他所料未及的。路途的遥远颠簸这每天的必休课倒在其次,前期硬件安装调试阶段,每一天的工程任务,人员的调配,问题的处理、总结及汇报,使得他常常需要到凌晨两点才能安心入睡。联调联试之后,所有的工作只能在晚上干,而白天不等睡够,各单位的电话便接踵而至。生活是颠倒的,他常常要查看手机中的日历确认一下今天是哪天?现在到明天了么?只有这样大脑才能在混乱中依旧保持着清醒。在这个宁静的清水小村里,他只临时歇了一下,很快就要赶赴0604中继站去处理遗留的问题。

清水,这个在我心中想念了九年的宁静小村,似乎被他火一般的热情燃烧得沸腾了起来。

绽放    没有烟火的烟花+盛开的心花

离开清水,一路颠簸着重新走进戈壁。车子在石子路上一晃一晃的缓缓行进。走了大概半个小时,车子后面叭的一声脆响,然后猛的一停顿就不动了。我揉着被狠晃了一下的脖子下车看时,车子的右后胎爆裂后激起的尘雾消散开来,车轮旁边的石子已经被激起飞落到两米开外。司机说,这里的路段来的车少,有很多石子还是很尖锐的。看着李恒太、邵辉、杜文斌他们那么熟练的换上备胎,就知道他们没少欣赏这没有烟火的烟花。

上车后,杜文斌讲起他第一次经历爆胎的危险仍忍不住心有余悸。那次,已经快到车站了,有一个长下坡,一边是高铁桥,一边是深沟,当耳边传来不大不小的爆裂声后,司机猛一刹车,由于是比较陡的下坡路,车子颠了一下后居然向深沟方向横了过去,差点跌进深沟。那个后车胎被崩裂了半圈,惨不忍睹。司机连连惊呼万幸,如果是前胎爆裂,一车人估计就交待在这了。在这之后,虽然每次出发之前都会检查一下车胎的情况,发现磨损情况严重便及时换掉,但有时连续出来几天便无法及时更换新胎,在这种石子路上便极易爆胎。

到达0604中继站后,他们开始处理遗留问题。早已等候在这的张承泽说,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来到这条线上,很多工作都还不会。在甘青施工现场,部长杨建军指定了几位技术骨干现场带徒,他的师傅是干过多条客专线路的技术能手李召。在施工之前,李恒太就规范了全线统一的施工工艺,以保证全线设备各个方面的整齐划一。他按照这个要求,在李召的指点下,反反复复试了多次,才体会到各个部位该如何才能合理布线,为何要这样布线的道理。大线工程因为施工的连续性,最有利于初学者的学习成长。他和邵辉、刘卓、郭晓东,都是刚刚接触这个工作,但几个月的锻炼使他们迅速进入了状态。而今,他们搭建的硬件平台不仅做到了高可靠性,而且在工艺上完全达到了精品工程的要求。干过几个站之后,他们已经通过硬件的连接摸清了整套系统基本的工作原理,能够处理一些硬件问题了。

看到他挺健谈的,我和他聊了起来。他说从没出过远门,一下子来到这么远的西北,刚开始真是不适应。西北的气候干燥,初春大风黄沙袭人,每晚睡觉前必须用被子护住头脸,否则第二天醒来会被窗外渗进的细沙呛住。有一次回来的特别晚,他和刘卓、杜文斌在一个小村子里临时住了一晚,但饭店早已关门。无奈几个人向店老板买了点地瓜和土豆煮熟了吃。一顿晚饭过后,他们居然得出了一个所谓的“真理”:地瓜和土豆不能一起煮,串味不好吃!但是饿极了的人,再串味的东西也变得特别香甜可口!

我问他,“苦么?累么?”他回答我:“真苦、真累,刚来的第一个月,我天天都干傻了,可是我顶住了。这也算是一个成熟的标志吧?现在想起来,没有那时候的苦和累,今天哪有这么多的收获?”

在甘青,我看到的这种绽放,不止是没有烟火的烟花,更有一颗颗栉风沐雨后成熟的心花绚烂。

难忘    定格在天地间那不是画的画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过程当中都有很多难忘的画面。甘青客专的现场,我一直在努力的寻找。终于,一次故障问题的处理,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与感动。

柳沟南站,为了排查ECI误报警这个故障,李恒太需要到室外读取应答器报文。当我和我公司借调到设计院的冯慕白一起赶到室外时,他早已在那接好BEPT开始工作了。这时已近黄昏,夕阳独有的那种柔和的黄,把天地万物都拢在了它的怀里。我和小冯刚踏上铁轨,远远望见他时,却都不约而同的伫足而立,不愿踏进这画面里。

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放眼望去,那长长的铁轨,在夕阳下与祈连山脉并肩无言,伸向天边。铁轨间,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心无旁骛的盯着屏幕。专注,让那一刻的天地,静默了。

多少天的风风雨雨,多少时刻的寂寞坚守,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都凝聚在这最美的一瞬间。小冯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孤独的身影。后来这身影被刘鹏飞用黑与白这简单的原色,绘出了深遂的色调。无论是相片、还是素描,画面的一切都是简单的。然而,这简单的一切却会变成人们记忆里的永恒。

每当回忆起旧日时光,我常常被那些日子里的一切过往所感动。而今重回工程部,这群可爱、可亲、可笑、亦可敬的80、90后们,依然让我感动着。现在开通工作的格局已经变化了,虽然待遇比我们那些年高过几倍,可是工作的性质却更加辛苦了。工程变多了,出差周期也就变长了,一年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们从没有尝过公司发的一口鲜桃,没有喝过一口饮料,就全部都贱卖掉了。每一条客专线路的司机到最后都熬不下去了,每天数百里不停的奔波,早上加的油晚上就所剩不多了。到最后他们都不愿和项目经理一起住,因为项目经理的手机不知何时就会响起,根本没法好好的休息。

面对一重重的困难,他们事事扛得起、个个挺得住。于腾龙、毛新阳在南广,闷热的夜晚抬着四五十斤重的BEPT,连续通宵修改应答器报文;谭竞峰,一个永远笑呵呵的胖小伙,在娄底每天调试时都要克服恐高去爬那几米长的悬梯……;吴桐、赵之磊,在山沟里的小站机械室里一床被子铺地下就能将就几宿……

我一直记得有一晚和张强在微信上聊天,他说工程部所有人都是这么干的,他做的没什么两样,从来没想过有什么难不难的,闷头干就是了!

得知晚上我就要离开甘青了,李恒太从包里取出了几张纸。打开一看,是他昨晚一夜未眠写完的一份入党申请书。不擅言辞的他,写得一手好字。我无法想象那挥笔疾书的夜晚,跳动着一颗怎样激动的心。一直到他转身离开赶到下一个应答器的地点时,我仍然没有从一种说不清的感动中走出来。看着他在夕阳下的铁轨间越走越远,我不禁想起他微信的昵称:孤帆远影。

生命   激情永远燃烧

又到年底了,每个人都在写着一年的总结。然而,我却看到一篇最朴实、最打动人的工作总结。

陈博,是从九车间借调到工程部的,他用最简单、最普通的话,不仅说出了他自己的内心,还为我在甘青之行的所见所感注释了一个回答。原文摘录如下:

“这一年,工作让我过的很充实。回沈阳的机会也少了,但我们工程部的兄弟都是好样的,基本上都是这么过来的,都不是很着家。就是这种感觉,特别喜欢和工程部的兄弟在一起工作,因为他们更像自己真正的亲人。可能没来过工程部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只有我们自己才会懂得。提到我2015年的想法就是把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得更出色更完美,提高自己干活的能力,多学习铁路方面的知识,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毕竟我们干工程的人需要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得让别人感觉沈信员工是不错的。还有就是希望接触更多工程部的活,年轻就应该多学点,多会点。2015让我们工程部兄弟一起加油,为沈信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没有小力量不会变成大力量。就像工厂,没有各车间,各部门的付出,沈信不会那么强大。”

一直觉得自己年龄还没有太大,但当看到他们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时,才惊觉自己已无法再拥有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了。因此我想对他们说,好好把握自己的美好时光吧,这时的苦、这时的累,当转化成过往的岁月时,它会变成一壶醇美的好酒让你回味悠长……

浏览次数:370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