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好友讲过一个故事,25年前,一个小女孩跟随爸爸妈妈从千里之外的泰安站上火车来沈阳,全程用了48个小时,由于没有座位,只能睡在座椅下方,口渴了想喝水,也要越过人群,仅几米的距离却需要走几分钟,女孩由此和妈妈抱怨:“为什么不让火车再开快点呀!”25年后,好友带着自己的孩子坐高铁回泰安老家,只需要6个小时,飞快的车速,舒适的环境,孩子感叹道:“妈妈,火车开得真快啊,给它插上翅膀就可以飞起来了!”
对于坐火车,我自己也曾有类似的经历。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坐火车从老家海拉尔去包头大姨家,也是绿皮车,也是40余小时的车程,印象最深的就是好多人的腿都浮肿了,脸、脖子和胳膊上都能看到黑色的灰粒粘在皮肤表面,小孩子无聊的时候,又赶上列车慢行的路段,坐在边座上,就可以伸手去摘路边大树的树枝。
也时常听父辈们讲,那时的绿皮车,经常一票难求,尤其是春运期间,买票要排大队,有时热门车票需要排一宿的队,上车后,大家拥挤在狭小的空间内,50-60公里/小时的时速带来的只有更加漫长的旅程,铺位不够只能躺在坐席下面或者边座过道上,在几十亿人次的人口流动中,铁路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当时虽然坐着绿皮车也可以游览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满载着各种回忆的绿皮车并没有达到本来的效果,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日本诞生了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小时,让火车提速也逐渐提上日程。
改革开放带来了太多的机遇,随着紧锣密鼓的铁路建设而来的,就是一次次铁路大提速,而最让国人骄傲的,就是中国高铁的诞生。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时至今日,已实现千里京沪一日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城效应”也很常见,我的一个同学就是将高铁作为通勤工具往返于南京和镇江,和我每天上下班乘坐的公交车时间差不多!2012年12月1日,全长921公里的哈大高铁开通运营,2012年12月26日,全长2298公里的京广高铁全线通车,2016年7月15日在郑州至徐州高铁实现420公里两车交汇及重联运行,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心技术,高铁动车组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化,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开通运营,香港进入全国高铁网,每天在中国的铁路线上,都奔跑着5000多列动车组。
中国铁路高速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很多技术突破世界首次,困扰国人多年的春运瓶颈问题也迎刃而解,为人们春节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每一年的春运都更加快捷、便利。除了完善国内铁路布局,中国更是把铁路修到了国门以外,中国高铁也逐渐成为“高端出口产品”。
时光荏苒,眨眼间,运送着父辈们梦想的绿皮车已经“退役了”,载满“复兴”梦的中国高铁登上了历史舞台,因为她的出现,致使远方不远,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去追寻远方。我们可以随心选择合适的车次,严冬季节,与车外皑皑白雪形成对比的是温暖如春的车厢,干净整洁,没有人在车厢里抽烟;盛夏时候,车厢里凉爽宜人,在头顶上嗡嗡作响的电扇不见了,空调静静地为旅客驱赶着炎热,坐在窗明几净、没有噪声的车厢里,欣赏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旅途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种享受。
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兼顾了发展与环保,为当地人民带来幸福,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青藏高原的宏伟,有机会去看大漠的驼铃、草原的羊群、蓝天的雄鹰、冰山的雪莲。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开通,把高铁开进了新疆,让我们或策马奔腾,体验牧民骑马驰骋在山间、原野的感觉,或驻足小憩,在观景台上,欣赏夕阳下炊烟袅袅的村落,感受大自然原始的气息。坐着京广高铁,我们可以跨越长江、黄河,尽情领略宽广水面的无垠,浩瀚雄险的浪涛尽收眼底……
有了高铁,地球仿佛变小了,我们不再在乎距离有多远,我们只需提起行囊,或卸下积累了太久的疲惫返回故土,或带上美丽的心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丽江赏水,去泰山看日出,去庐山赏雾凇,在鄱阳湖等待候鸟的南飞。
我庆幸自己赶上了这样一个“高铁时代”,也很荣幸作为一名基层技术人员参与了这场提升中国速度的前所未有之大变革,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与时代同命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优质交通出行的需要,正是几十年来中国铁路沧桑巨变背后的真实印证!飞驰的“复兴”号犹如腾飞的东方巨龙一般在运送着一批又一批的追求梦想的人。今天,中国高铁在世界各地飞驰着,犹如象征着中国国力的东方巨龙在世界各地飞腾着,中国铁路承载着希望,给世界越来越多改变和惊喜的同时,也正在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中国高铁让世界越变越小,把人们的心拉得越来越近,来吧,坐上中国高铁,载着“复兴”梦,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