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上学时的老照片时,见到一张这样的照片:发黄的纸面,稚嫩的脸庞,还有就是整齐的着装,这个着装可不简单,是我们八零后最为向往的制服之一——路服。
制服,引领了我这一代人的时尚潮流,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照相,肯定会弄个大盖帽照一下。而路服,则引领了我的一生。记得第一次坐火车时,我才六岁,看着一群这样的人在站台上有序行动:身穿藏青色的西服,里面衬着白色小翻领衫,打着枣红色的领带,戴着大檐帽,上面还镶着红五星的路徽。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解放军,真牛!爸爸告诉我,这是火车司机和列车员,这些人可厉害了,能让很长的火车动起来,他们的工作还是“铁饭碗”。就这样,很“牛”的“铁饭碗”给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路服有了向往。
多年以后,我也穿上了路服,成了一名铁路院校的学生,拿到新校服的第一时间,便穿上试:藏青色的西服,白衬衫,大檐帽,而且还多了肩章和领花,一样的很牛!我们的路服跟现在的已经很像了。现在的铁路服装经过十几次换装,服装样式和色调符合职业装的发展潮流,更加庄重、时尚,反映出铁路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路服的变迁不仅记录了铁路历史变革,更是在"旧貌"的军装同款到"新颜"的“西服范”演变中演绎着不变的铁路情怀。
03年我上班了,心中的“铁饭碗”应该到手了吧?铁路系统改革,我们成了编外人员,“铁饭碗”在一改一革中瞬间和我没了关系,第一天上班“白大褂”的工作服更是验证了这一事实。“白大褂”几乎就是医生的代名词,我则是铁路建设工人,是穿“白领”的蓝领。当时,白大褂是继电器调整工的身份象征,有种搞科研的感觉,又有白衣天使的神圣,这是公司重视员工的体现,上班的时候,只要身穿白大褂,那就是要工作了。
不过,有一次是例外,那是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公司汇演时,作为一车间的职工,我很幸运的参加了车间合唱队,登台时,我们身着工装“白大褂”,脚踏黑色拉带工作鞋,项间系着 “丝带”红领巾,用一首《我的祖国》,唱出了一线女工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一曲唱罢,不觉已是热泪盈眶,身着工装的我们向祖国致敬,换衣服时,小心翼翼的将“演出服”叠好,向我们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而致敬。
时代飞速发展,中国铁路发展迎接着巨大的挑战,我们一线生产工人感受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风扇工作车间换成了10万级无尘化中央空调车间,随之更换的是防静电工装替换白大褂,公司统一将公司各大生产车间按不同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区分工作服颜色,零件生产为蓝色或浅蓝,检验员为黄色,电子产品及无尘车间为灰白色防静电工装,不用介绍都能知其用意。
很奇妙的是,工作服的更换,让我们这群继电器生产者们有了新时代工人的内心认同,继电器是铁路信号中的重要部件,作为铁路重要产品的生产者,我们承担着为铁路保驾护航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使命,铁路控制信号控制系统不断优化提高,对铁路产品要求越来越高,铁路信号继电器很幸运,现在还没有从进步的步伐中被抹去,但这不代表未来不可能,工装的每次更迭都验证了每一次进步改革的重大变化,即使我们对它充满了多少的依恋和不舍。
居安不忘思危,公司继电器科研队伍有了重磅消息,继电器新产品研发成功,符合欧洲标准的S系列继电器现在正批量生产。欧标和国标有着很大的不同,S继电器在研发和生产时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困难也绝非一日就能解决,就如同工装的变革,看似换件衣服,实则换了时代,继电器人不变的是坚韧不拔、勇挑重担的坚守和担当,唯有如此,才能跨过一个个科技关口,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
从大檐帽的“路服”到白大褂,再到防静电工装,仅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这是我见到和经历的成长与变化,不变是一代又一代信号人的铁路情,在祖国70年的沧桑巨变中,仅仅是一丝微风或是一屡空气。我这一代无比幸运,享受前人创造的财富,登着前人搭建阶梯,更应做的是发扬光大我们从前人接过的那份勇于进取的担当和薪火相传的情怀,在建国70周年之际,依然洋溢着我们的些许微风,为杨帆启航的祖国巨轮,贡献我们最大的动力。